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登陆  ┊  注册   ┊  官方微博   ┊  帮助中心
广东违章在线gdwz.net

新闻中心

  • 【根管治疗】根管治疗需要几次?根管治疗的标准流程!
    发布时间:2021/6/15  浏览次数:5244

    【根管治疗】根管治疗需要几次?根管治疗的标准流程!

    我是修复君 叮咚口腔 2021-06-15

    一、什么样的牙齿需要根管治疗?

    *不可逆的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剧痛)和慢性牙髓炎(偶发钝痛或咬合不适)。

    *牙髓坏死或牙齿内吸收:牙髓坏死,牙齿变色,有的死髓牙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应及时去除坏死的牙髓,做完善的根管治疗。

    *根尖炎:急性根尖炎(咬物痛,不敢咬合)和慢性根尖炎(咬合不适,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溢脓,经久不愈)

    *牙齿外伤:牙根发育良好,冠折露髓,牙齿部分劈裂露髓等。

    *修复需求:需桩核冠修复的患牙,或做全冠修复时,需要大角度改变基牙原有角度的,或多颗牙齿做烤瓷联桥时,为了共同就位道等情况。

    二、根管治疗前的准备。

    (1)根尖片

    根尖片俗称小牙片,其面积大小为3×4平方厘米,分为胶片和数字化传感器两大类型,胶片为一次性使用,拍摄后需要显影液冲洗显影,数字化传感器(CCD、CMOS、PSP)可重复使用,为防止交叉感染,一般数字化传感器在使用前都会套一个一次性的塑料套。

    根管治疗一般需要三张片子,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

    治疗前拍摄根尖片,一是为了检查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大小和波及范围,二是为了观察髓腔的位置和牙根的数目与走向,三是为了查看患牙有无明显的根尖区炎症或牙根是否有吸收。

    (2)治疗难度评估,医患术前沟通。

    明确患牙牙位,告知患者患牙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及预后,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管治疗费用和后期做修复的费都要向患者说明白,争取患者同意后再钻牙齿!

    后续复诊次数和复诊时间也要沟通好,别把牙齿都钻了,才了解到患者要到外地出差,不能按时复诊,或者人家根本就不同意你的方案和价格,那医患纠纷便会接踵而至。

    三、非一次法根管治疗的一般诊疗过程。

    写在前面的话:一次法根管治疗是牙髓治疗的一种发展趋势,现在一次法主要用于活髓或感染仅限于冠髓的牙齿(临床上前牙使用的居多)。

    但随着机扩根管器械和热牙胶的普及,以及橡皮章、根管冲洗液(次氯酸钠+EDTA)和根管冲洗方法的改良(超声荡洗、负压冲洗),一次法根管治疗的适应症在慢慢扩大,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推崇一次法根管治疗。

    (1)急性牙髓炎或者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第一步 开髓:自发痛,夜间痛,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是急性牙髓炎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诊的第一步大多是在局部麻醉下开髓,揭髓室顶,暴露髓腔,降低咬合,放置丁香油小棉球敞引,通过降低髓腔内的压力来缓解牙齿的疼痛。

    第二步 封药:一般敞引时间为1-2天,这期间可口服消炎药和止痛药缓解疼痛,下次复诊,若是活髓牙则封失活剂(一般用无砷失活剂,更安全),7-14天后复诊扩根管。若是死髓牙,不需要根管消毒的可直接扩根,需要根管消毒的,一般髓腔内放置沾有微量CP溶液的小棉球(樟脑苯酚),然后暂封王临时封闭龋洞,预约下次复诊时间。

    第三步 扩根管:

    *开髓孔的修整

    要扩根管,首先要在牙齿上打个洞洞,进入牙齿。

    开髓时的入口设计至关重要,不合格的入口不但增加了根管治疗的难度,还容易导致根管器械折断,根备时形成台阶,进而导致根管治疗失败。

    一个合格的入口,可以使操作者更轻松的完成根管治疗,用球钻把髓室顶彻底揭净,用柱状车针使髓壁与根管壁之间形成一个直上直下的通路,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扩根、冲洗根管、根充等操作打下成功的基础。

    *根管口的寻找

    我们已经在磨牙的咬合面或前牙的舌侧,打一个孔,进入了髓室,不但完全地揭除髓室顶,还去除了髓室内的冠髓,这时,我们只要沿着髓室底底部的暗线,即可找到相应根管的开口。

    有些患牙的根管口不明显,通过常规探查无法定位,必要时可使用染色法或者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设备确定根管口的位置。

    (根管开口模拟图)

    *拔髓

    在扩根管之前,需要先拔除根管内的牙髓,若是不拔髓直接进行扩根,残留的牙髓可能会对电子根测仪产生干扰,导致我们无法得到正确的根管长度,当我们用根管锉疏通根管时,残留的牙髓可能会被推到根尖区域,堵塞根尖区的根管,导致根备无法顺利完成。

    故找到根管口后,我们会先去除冠髓(多根牙冠髓可用小挖匙挖除),再用拔髓针拔除根髓。

    (拔髓针)

    拔髓针是一根工作区带有倒刺的金属针,拔髓时一般深入到根管的上2/3(预估长度),然后旋转拔髓针,让牙髓缠绕在拔髓针上,然后抽出拔髓针,即可将牙髓拔出。

    比较狭窄细长的根管,切记不可强行插入拔髓针,或将拔髓针过多旋入根管,以免导致器械分离(拔髓针折断)。面对较细的根管,可用小号的根管锉先沿着一侧根管壁,轻轻旋转推进,初步建立通道后,再轻轻插入拔髓针拔髓。

    比较粗大的前牙根管,即便使用大号的拔髓针,有时也无法让牙髓顺利的缠绕在拔髓针上。因此,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同一根粗大的根管内,插入第二根合适的拔髓针,通过两根拔髓针的配合,可以更快的拔除牙髓。

    *通畅根管,建立根管通道

    若是上一步拔髓不完整,或者根管狭长,可用预弯后的小号根管锉,插入根管(预估长度),初步疏通根管的同时,还可以捣碎残留的牙髓,整个疏通过程需要配合使用根管润滑剂EDTA和大量的根管冲洗液反复冲洗。(冲洗液一般为1%--5.25%次氯酸钠溶液,洗必泰,双氧水等溶液,根管锉一般是距锉尖端2-3mm处预弯)

    *测量根管工作长度

    根管工作长度就是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所应到达的长度,这个长度,是患牙冠方参照点到根尖止点的距离。

    在确定冠方参照点时,尽量去除冠方的龋坏组织和薄壁弱尖,以免下次复诊时,牙齿的薄弱部分折断,导致冠方的参照点改变。若患牙上有修复体(金属冠等),也应取下修复体后再行根管治疗,以免修复体产生干扰。

    根尖止点的确定,很多牙科医生都存在过疑惑,学术界也时有争议提出。

    相信很多牙科医生都听说过“宁欠勿超”这四个字,六号牙医在刚入行时,带教牙体牙髓的主任也曾如此教导我。

    “宁欠勿超”说的是在根管治疗中,不论临床操作备根管,还是根充时,工作长度都应短于X线上的牙根终止点的一种观念。但到底短多少合适呢?书本上给出的范围是0.5mm---2mm,今天我们就简单说一说——根尖止点,这个牙体牙髓的热点话题。

    组织学上的最佳根管治疗止点是牙骨质牙本质界(CDJ),即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连接处。

    但临床上不可能把患者的牙齿拔下来,挨个劈开切片来寻找CDJ,因此临床上常把根尖狭窄处(AC,又被称为组织学根尖孔或生理性根尖孔)当做根管治疗的止点。

    问题又来了,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牙齿都有根尖的狭窄区,有的牙齿根尖处弯曲或有多段狭窄,有的牙齿根尖的狭窄区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还有很多牙齿由于根尖部的炎症,根尖狭窄已经被破坏……

    牙齿根尖狭窄区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临床操作时无法准确的定位每一颗牙齿的根尖狭窄所在,因此根尖狭窄作为根尖止点,并不适合所有的临床情况,

    不论是CDJ还是AC,虽然在理论上都是很好的根尖止点,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很多牙科医生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难以准确对其进行精确定位。

    那临床上有可以精准定位的参照点吗?还是有的,通过X线片,我们可以直观的定位根尖所在,通过电子根测仪,我们也可以定位根尖孔的位置。临床上有很多牙科医生在进行根管充填时,追求根充物长度到达影像学根尖的长度,以达到“完美”的根充效果。

    但不是所有牙齿的解剖学根尖孔和解剖学根尖是一致,牙根表面的解剖学根尖孔位置和X线片上看到的根尖顶点并不完全吻合,大约一半以上的解剖性根尖孔都偏离牙体长轴,出现在解刨学根尖的颊舌侧,两者间的平均距离约0.5mm。

    而通过手感法来寻找根尖止点时,根尖处的弯曲或钙化部分,可能会被术者误认为是根尖狭窄处,从而导致根备不足,也有部分因根尖区炎症而丧失根尖狭窄的病例,若是一味追求扩根时的卡针感,可能会出现超预备,人为的破坏扩大了根尖孔。

    也就是说,单纯通过手感法来寻找根尖狭窄处作为根尖止点时,很容易欠预备,而单纯通过根尖片以影像上的根尖作为止点,很容易出现根尖被过度预备的情况。

    活髓牙进行根管治疗后,往往都能成功保留患牙,即便根管治疗做的并不完美,但成功率也高的惊人,这或许是得益于我们人类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

    牙髓已经坏死,根尖部有感染的患牙,当工作长度离根尖孔的距离大于 2 mm时,其远期成功率约68%,当工作和根充长度距离影像学根尖 0-2 mm之内时,其根管治疗成功率可达 94%,当工作长度超出根尖孔后,成功率则会随着根充物超出根尖孔的长度而递减。

    在临床工作的医生,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即根管治疗时,超长度预备和根充后,患者的术后反应会很大,往往产生剧烈的术后疼痛,远期的治疗效果也比较差。这是由于根备时,超出根尖孔的器械,损伤了根尖周组织,而根管充填后,超充的根充物,又会引起根尖区的异物反应 ,导致炎症反复,进而导致根管治疗失败。

    根管超充,大概率会导致牙根发炎或治疗失败,而根管欠填却有惊人的成功率(活髓牙病例),因此信奉“宁欠勿超”的基层医生,可能会在扩根时下意识的缩短工作长度,以降低根管超充的可能性。

    根尖部的解剖结构极其复杂,大部分牙根的弯曲狭窄处都在根尖附近,有的根尖还不止一个开口,我们单纯的通过器械预备,是很难把根管彻底清理干净的,因此在根备时,我们会使用大量的冲洗液对根管进行冲洗消毒。

    当我们缩短工作长度(相对于根尖孔)进行根备时,扩根所产生的牙本质碎屑很容易堆积在根尖并堵塞根尖孔,这导致很多病原物质和碎屑残留在根尖部无法被清理出来,这也是很多根尖炎的病例,在进行根管治疗后,牙根仍有炎症存在的一个原因。

    超出根尖孔要发炎,欠了又清理不干净,这个根尖止点到底在哪?

    回归课本所学,工作和根充长度的止点,最好选择在距离根尖 0-2 mm之间的位置(X线上的根尖),但由于小牙片会随着投射角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临床上常常用更加准确的电子根测仪测量出工作长度,并以X线片作为辅助进行根管充填。

    (上图为电子根测仪)

    可能有人会觉得0-2mm这个范围太笼统,但确实没有任何数字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牙齿,只能当你接诊到这颗牙齿以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工作长度。

    以下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牙神经未完全坏死,牙根无炎症的患牙,根备时的工作长度范围可适当放宽,但建议仍在0-2mm之内,临床一般控制在0.5mm以内(通过电子根测仪读数0-2 mm ,以根测仪「0」为参照)

    牙神经已经坏死,牙根炎症明显或伴有根尖部分吸收的患牙,为了尽可能的去除根管内的病原物质,在确定工作长度时,应尽量到达根尖孔的位置,使用电子根测仪时,可把距离控制在0.5mm以内,必要时可直接把距离控制在0.1mm以内,进行扩根的同时,使用大量冲洗液冲洗根管,最后根充时,把主尖尖端剪去0.5mm后,再用来充填根管。

    *根管预备

    根管预备时,有一部分医生喜欢用细小的根管锉,先预备根尖1/3,然后再采用逐步向冠方后退张开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成型(逐步后退发)。也有一部分医生喜欢先预先扩大根管冠方2/3,再进行根尖1/3的制备(冠向下法)。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冠向下法标准法

    逐步后退法是先用细的根管锉预备根尖1/3,但根管的上部未预先敞开,直接用根管锉侵入根管深处,根管锉的近柄处由于直径较大,往往会被根管壁抱紧卡住,预弯的根管锉可能会被强行拉直,被拉直的根管锉无法适应弯曲的根管,可能会出现台阶、根管口偏移或者器械分离。

    (图片来源:益锐-机用根管锉)

    根管预备时,除了需要根管器械外,还需要大量的冲洗液配合,把根管锉切削下来的碎屑冲洗干净,而逐步后退法由于冠方根管2/3并未预先扩大敞开,无法容纳大量的冲洗液的进入,易导致牙本质碎屑堆积甚至堵塞根尖孔,这或许就是书本上更提倡冠向下法的原因之一。

    (常用根管器械:K锉,H锉,扩大针,GG钻,P钻,大锥度机用镍钛根管锉)

    我们以冠向下法为例:

    根管的预备一般以10#锉作为开始,因为大多数的根管冠方2/3都有容纳10#锉的空间,若是根管狭窄,则使用小一号的K锉,或者通过性更强的扩大针。

    把一根工作刃沾有EDTA(螯合剂)的10#锉,轻轻插入根管内,以顺时针15°,逆时针15°的往复运动,向根尖的方向轻轻捻入根管。

    若10#锉可以轻松的到达预估长度,则换大一号的锉继续预敞根管,若是10#锉插入后,被根管壁抱紧,向下阻力很大,此时千万不要强行下探,应换小一号的根管锉,或把锉回抽1mm左右的距离后,再进行短距离提拉切削,以横向扩大根管周径。

    对根管进行切削时,最好配合使用EDTA和冲洗液,EDTA可以润滑根管,去除玷污层,在软化牙本质的同时,还可以乳化根管内的有机物碎屑,使碎屑变小并保持在根管内的悬浮液中,让其更容易被冲洗液冲出,减少器械分离和根管堵塞。

    用10#锉探查、切削根管,去除有妨碍的牙本质,直到10#锉可以较顺畅的进入根管时,再使用15#锉进行下一轮根管预敞,此时在预敞根管的上2/3,不要使用根管锉预备未探查的根尖1/3。

    使用15#锉初步预备根管后,在开始使用GG钻对根管冠方2/3进行预扩时,不建议直接自上而下的使用GG钻直接扩大根管口,这样很容易导致根管口偏移,GG钻使用“刷”的手法更安全。

    具体做法是把GG钻插入根管,当遇到阻力时,回抽少许,然后启动,自下而上的,贴在根管壁上,向冠方提拉并做“刷”的动作,等到根管口已经敞开,根管的位置清晰明时,再用“啄”的手法轻轻进入根管,每次换大一号的GG钻时,进入深度应比上一根钻短2mm,尽量不要在同一水平高度停留过长时间,以免过多切削牙本质。

    一般在使用15#锉后,根管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并使用大椎的手用或者机动镍钛成型锉,若是仍没有足够空间,则再使用20#锉预敞根管。

    市面上有很多种类型的成型锉,有固定锥度的,也有变锥度的,不论哪种根管器械,都应按使用说明和使用顺序操作。

    (某品牌根管锉的使用说明)

    手用器械推荐使用平衡力法,机动扩尽量使用推荐扭力和推荐转速,遇到弯曲狭窄的根尖,尽量使用新的机扩针或者使用手用扩针预备根尖,减少器械分离(平衡力法这个应该都懂,写开了又是一大段,就不赘言了)

    (某品牌机动扩针使用示意图)

    根管预备若是展开了写,可能需要几章的篇幅才能写完,这里就简单说个大概,很多细节未体现出来,故只作为根管预备流程的参考,不作为临床操作建议。

    (某品牌机动锉使用顺序)

    *根管的冲洗和消毒

    根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锥形空管结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主根管外,往往还存在许多侧支根管、副根管、根管分歧、管间峡部和网状交通支等。

    单纯的通过根管锉的机械预备,很难彻底清理整个根管系统,根管锉无法进入的狭窄、不规则区域,需要配合使用次氯酸钠(NaOCl)等根管冲洗液进行冲刷和化学药物消毒。

    理想的根管冲洗液,应该对根尖周组织和口腔粘膜无毒无刺激,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作用,在润滑根管的同时,还可以溶解残留的牙髓、玷污层等。

    常用冲洗液有次氯酸钠(NaOCl)、乙二胺四乙酸(EDTA)、洗必泰(CHX)双氧水(H?O?)等。联合使用冲洗液,比单一使用某种冲洗液效果更好,两种或者多种冲洗液交替冲洗根管,可以达到比较了理想的效果。

    在同时使用多种冲洗液联合进行根管消毒时,一定要对手中的冲洗液有充分的了解,如洗必泰与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虽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若两种溶液直接接触,会产生红色的结晶沉淀物——氯苯胺

    为了防止洗必泰和次氯酸钠联合使用时产生有毒沉淀,一定要强调“交替”冲洗!在使用洗必泰之前,要先用蒸馏水或乙醇冲洗根管,去除根管内残留的NaOCl。

    活髓牙或者只有冠髓发炎的患牙,理论上可以在根管预备结束后,直接进行根管充填。

    若是开髓后,根管内的牙髓液化坏死,并伴有腐烂性恶臭,或者根管预备后,根管内有持续性的渗出物,又或者是根尖周炎症大,瘘管经久不愈......

    凡是不适合直接根充的患牙,都应该按临床需求对根管进行封药,一般封药时间为1-2周,常用的药物有:氢氧化钙制剂、酚类、醛类、抗生素类、丁香油等。

    甲醛甲酚(FC)中的甲醛会在根管内挥发,甲酚则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FC液具有腐蚀性,不可直接接触患者口腔粘膜,当心化学灼伤。(FC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

    樟脑酚(CP)在酚类合剂中毒性较小,作用较FC温和,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国内临床使用较多)

    丁香油酚,有较好的安抚止痛作用,刺激性小,一般用于活髓牙的开髓后敞引(小棉球)或者活髓牙拔髓后的封药。

    由于酚醛类药物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临床上更推荐使用氢氧化钙制剂,氢氧化钙具有强碱性,可以中和炎症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减轻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同时,氢氧化钙还具有抗菌性、灭活内毒素、牙本质壁的渗透作用、诱导硬组织形成等特性。

    注:关于酚醛类药物在口腔内的使用,存在争议,有的人可能会说撇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在耍流氓,毕竟在牙齿内封药的使用量微乎其微,但临床上既然已经有了疗效更确切更安全的氢氧化钙制品,完全可以把氢氧化钙类药物作为根管封药的首选。

    *根管充填。

    根管进行充分预备后,患牙无自觉症状,无叩痛,根管无渗出,无异味,瘘管愈合……达到根充的条件后,开始充填根管。

    患牙不在急性炎症期,对自己根管预备和根管消毒的技术比较自信的,可以在瘘管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后瘘管会自行愈合。

    根管充填是为了严密的封闭根管,把根管内残留的病原物质封闭在根管内部,同时,阻止组织液和细菌的进入。

    冷牙胶侧方加压根管充填技术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这两种根管充填技术临床上比较常用。

    冷牙胶侧方加压根管充填技术,是选择一根与主锉锥度一致的主牙胶尖(比工作长度短0.5mm,可减少超充),插入根管并到达合适长度后,沿主尖一侧插入侧压器,进行侧向施压约15秒,再把一根副尖插入侧压器形成的间隙中,再用侧压器加压,再放一根副尖……直到侧压器只能进入根管口2-3mm时,用加热的器械齐根管口或根管口下1mm处切断牙胶,再垂直加压,压实根管内的牙胶尖。

    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的简化步骤:

    选一根合适的主尖,尖端沾少些根充糊剂,旋转插入根管到达根尖止点,用携热器去除根管冠方2/3的牙胶,加压充填根尖1/3,根管中段注入热牙胶,加压充填根中1/3,根管上部注入热牙胶,加压充填根上1/3。

    拍摄根管充填后的X线片,检验根充效果,然后充填冠方,等待下一步修复,一般根管治疗后的牙齿,都建议行冠或者嵌体修复,以免后期患牙咬物劈裂。

    总结:

    一次法根管治疗,在不考虑后期修复的前提下,只需就诊一次就可完成整个根管治疗的过程。

    非一次法根管治疗则需要2-3次复诊才能完成整个流程。

    *第一次就诊:若是患牙处在急性期,剧烈疼痛,或者是感染根管,往往第一次就诊都是开髓,降低咬合,冲洗患牙,视情况敞引或者封药。

    *第二次复诊:往往都是进行根管预备,若是根管预备很顺利,炎症已经得到控制的牙齿,那可以直接在根管制备后即可充填根管。

    *第三次复诊:若是根管预备完成后,根管内渗出物较多,叩痛较明显,瘘管仍然在溢脓,未达到根管充填的要求,则需要在根管内封药,直到炎症消退再复诊进行根充。




    信息原始来源:http://img.gdwz.net/wap/images/WeChat/Dentistry/news/175/logo.png
广东全省违章查询
  • 车牌号码: (如:B12345)
  • 车辆类型:
  • 车架号后6位:
  • 发动机后6位:
服务热线(0755)26907085
    (工作日9:00-12:00 13:00-18:00 中午休息1小时)